TikTok出海营销 TikTok营销技巧
利用好本土化思维,TikTok选品与内容创作的“破圈”密码

利用好本土化思维,TikTok选品与内容创作的“破圈”密码

2025.03.25

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,TikTok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短视频传播的高效性,成为品牌出海的黄金赛道。

然而,许多商家发现,即便投入大量资源推广产品,效果却远不及预期。究其根本,问题往往出在“本土化思维”的缺失,生搬硬套的选品和千篇一律的内容,难以打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用户。

一、选品逻辑:从地理标签到文化符号的进化

(1)文化基因解码:选品的“隐性筛选器”

TikTok选品的底层逻辑在于“用当地人的眼睛看需求”。在东南亚市场,穆斯林头巾并非简单的服饰,而是承载宗教认同与时尚表达的双重符号。印尼品牌KENAN HIJAB通过研究穆斯林女性日常场景,推出透气速干面料与民族印花结合的头巾,半年销量突破289万件。这印证了选品的黄金法则:产品功能解决痛点,文化符号满足情感。

图源:TikTok

(2)节日与热点:本土化选品的“爆单触发器”

TikTok的节日营销不是简单蹭热度,而是将产品转化为文化仪式的一部分。西方圣诞节的装饰品、万圣节主题妆容工具,或日本“樱花季”限定商品,均通过精准捕捉节日消费心理实现热销。

例如。2024年欧盟禁塑令出台后,环保品牌Biotrem推出可食用餐具,既响应政策又贴合用户环保意识,迅速走红。

Biotrem可食用餐具 图源:Google

二、内容创作:从单向输出到生态共创的变革

选品的本土化需与内容创作紧密结合,否则再优质的产品也难逃“无人问津”的命运。

(1)叙事革命:用本土语言讲全球故事

东北大姐用“散装英语”在TikTok卖太空舱房屋,单条视频播放580万,背后是​“悬念前置+情绪过山车”的叙事公式:0-1秒展示产品核心功能,3秒插入用户使用对比,结尾开放提问引发互动。这种去中心化的内容结构,让文化隔阂消解于娱乐化表达中。

数据佐证:

1.含本土俚语的视频完播率提升42%

2.加入地域性BGM的广告CPM降低28%

图源:TikTok

(2)UGC生态:让用户成为内容生产者

日本市场的“萌宠经济”和“宅文化”为差异化选品提供突破口。2023年,大阪某店铺通过销售猫咪耳朵造型发箍,配合“#kawaii”标签的萌宠合拍挑战,迅速登顶日本区热销榜。这种将产品植入本土亚文化场景的策略,比单纯的功能性宣传更易引发传播。

这验证了“20%品牌内容+50%KOC二创+30%素人模仿”的生态模型。品牌只需提供文化母题,用户自会填充血肉。

图源:TikTok

三、数据驱动:本土化落地的科学路径

本土化不是主观臆断,而是通过数据验证的精准策略。

1、热销榜单的逆向工程

越南家居品牌“HOMY”通过分析TikTok东南亚区热销榜发现,藤编收纳篮的搜索量月均增长220%。他们联合清迈手工艺人推出改良版产品(增加防潮涂层),借助“#SustainableLiving”标签进行场景化展示,3个月内稳居类目前三。

2、价格敏感度测试

数据表明,东南亚用户对10-35美元区间的商品接受度最高。马来西亚店铺“MYFashion”通过A/B测试发现,将印花T恤定价从19.9美元调整为16.9美元(叠加“买二赠一”活动),转化率提升27%。

图源:TikTok

结语

本土化思维的本质,是跳出自我视角,以目标用户的眼光重新定义产品价值。从选品到内容,从数据到执行,只有将文化尊重、场景洞察与科学工具相结合,才能让品牌在TikTok的全球化浪潮中真正“破圈”。

在TikTok,卖货不是把中国产品搬到国外,而是把“本地人的需求”变成“我们的机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