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名字又一次霸屏全球热搜。不过这次不是因为竞选集会,而是因为他的“关税大冒险”玩脱了,在等了一晚上没有接到来自中国的电话后,特朗普终于还是又上了一层楼,如今关税累计已经加到了145%。
中国卖家的成本暴涨,美国消费者的钱包被掏空,而特朗普的“关税大棒”最终砸疼的,可能是美国人自己。
图源:法新社
关税战升级:从“对等关税”到125%的疯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像一台失控的过山车。
4月2日,他高调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%“基准关税”,并对中国、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加征20%-34%的惩罚性关税。但仅仅一周后,他又突然对中国输美商品追加关税至125%,同时对75个国家“网开一面”暂缓906。
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,连白宫内部都措手不及——彭博社透露,政策宣布前政府连具体税率都没敲定。
特朗普针对“对等关税”讲话 图源:新华社
为什么特朗普如此执着于关税? 表面看是为了“振兴美国制造业”,实则是四重算计:逼企业回流美国、填补财政窟窿、缩减贸易逆差、把关税当谈判筹码。
但数据狠狠打了他的脸——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反升至3610亿美元,比特朗普2017年发动贸易战前还高12%。
更讽刺的是,美国通胀因关税再度反弹至3.5%,老百姓连鸡蛋都快买不起了。
图源:网络
“涨价潮”席卷全球:跨境电商的生死时速
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先砸向跨境卖家。以中国跨境电商为例:
巨星科技直接“硬刚”:新政次日宣布全线涨价,管理层直言“全行业很快跟进”。
安克创新玩起“隐形涨价”:减少促销折扣、提高新品定价,同时将北美市场收入占比从60%压到40%,全力开拓东南亚和拉美。
致欧科技则“乾坤大挪移”:把家具产能迁往越南,贴上“越南制造”标签避税,但特朗普早已盯上东南亚,要求严查原产地。
图源:财联社
美国本土企业也难逃厄运,家居品牌Simple Morden因关税多支出4000万美元,被迫裁员;沃尔玛因中国供应链断裂,80%电子产品货架空空如也。亚马逊上,垃圾桶涨价5%、浴室风扇涨11%、油漆胶带涨17%,消费者疯狂囤货,社交媒体哀嚎:“工资没涨,物价先疯了!”
图源:OKLAHOMA BUSINESS VOLCE
美国“反噬”现场:从华尔街到街头的怒火
自从被扒出来对只有企鹅居住的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加了10%关税后,大美丽现在对于他们的总统算是彻底无语了。说起来确实蛮搞笑的,企鹅也算是首批和人类打贸易战的生物了......
图源:网络
特朗普或许没想到,这场关税战最先崩盘的是美国自己。
股市崩了:纳斯达克单周暴跌9%,苹果、耐克股价跳水7%,高盛警告200万零售岗位危在旦夕。
供应链断了:越南服装订单因46%关税流失,美国低收入群体面临“衣橱危机”;特斯拉上海工厂扩建暂停,苹果供应链转移成本激增30%。
老百姓怒了:50万人上街抗议“阻止特朗普”,举着“所有东西都在涨价”的标语,共和党票仓州因威士忌、摩托车被欧盟报复性关税而倒戈。
图源:YouTube BBC News
更讽刺的是,中国这边虽然也受影响,但内需市场撑住了基本盘,半导体、新能源产业反而逆势增长,逼得美国企业偷偷绕道东南亚继续买中国货。
结语
说到底,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就像抡起锤子砸自己的脚。全球化不是靠加税就能逆转的,企业要赚钱,消费者要便宜货,供应链早就盘根错节,强行拆解只会让所有人一起疼。这场闹剧最后会怎么收场?没人知道,但有一点很明确——当关税战变成一场“看谁先扛不住”的耐力赛时,先倒下的,很可能是那个挥棒子的人。
(注:本文信息均来自公开报道以及各平台数据,实际情况以官方信息为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