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跨境电商平台Temu宣布自3月23日起,正式实施一项关于物流管理的新政策。
即针对广东仓和义乌仓的自送货商家,实施严格预约制。无论采用VMI(供应商管理库存)还是JIT(准时制生产)模式,均需严格遵循预约制流程,未提前预约的货物将被仓库直接拒收。
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标准化商家的送货流程,从提货码生成、司机验证、时段预约,到卸货扫码和离场确认,每个环节均需通过数字化系统完成闭环操作。
图源:Google
新政的推出并非简单的规则调整,而是Temu对供应链效率的深度优化。通过强制预约制,平台将原本分散的商家送货时间集中管理,避免仓库因无序到货导致的拥堵、人力浪费和操作误差。
中小卖家的合规门槛提升与生存挑战
对于依赖Temu平台的中小卖家而言,新政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物流管理成本的增加。
过去,部分商家可能依赖临时调整送货时间以应对库存波动,但如今必须提前规划并严格遵循平台预约时段。尤其是对规模较小、缺乏专业物流团队的卖家,流程的复杂化可能导致操作失误风险上升。
例如,若商家未及时生成提货码或司机未完成扫码验证,货物可能被拒收,进而影响库存周转和销售计划。
然而,政策压力也倒逼商家提升供应链能力。那些能够快速适应规则、建立标准化送货流程的卖家,将获得更高的履约评分和平台资源倾斜。
有业内人士分析,Temu此举实质上是筛选优质供应商的手段。通过抬高运营门槛,淘汰无法满足效率要求的商家,从而优化平台生态。未来,中小卖家或需在物流外包、数字化工具投入上加大力度,以维持竞争力。
图源:Google
平台战略升级
Temu物流新政的落地,折射出跨境电商行业竞争逻辑的转变。
过去两年,以Temu、SHEIN为代表的平台通过低价策略迅速抢占市场,但伴随规模扩张,供应链管理的短板逐渐暴露。
此次强制预约制的推行,标志着平台开始从“求快”转向“求稳”,通过强化对物流环节的控制,降低仓储成本、提升订单履约率。
图源:Google
这一调整对平台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且多维度的。
首先,物流效率的提升将直接增强消费者体验,减少因配送延迟导致的客诉;其次,标准化流程有助于平台积累供应链数据,为后续的智能分仓、库存预测提供基础;更重要的是,Temu借此向资本市场释放信号,其已具备成熟的供应链管控能力,为长期盈利模型铺路。
不过,政策执行初期可能面临商家适应期阵痛,如何平衡效率提升与生态包容性,将是平台需要解决的矛盾。
图源:Google
结语
Temu的物流新政看似是简单的规则变更,实则是行业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性事件。
对商家而言,被动适应规则或许带来短期阵痛,但主动拥抱数字化、标准化才是生存之道;对平台而言,供应链效率的优化将决定其全球化扩张的可持续性。
未来,随着跨境电商竞争从价格战转向综合能力比拼,类似Temu的规则升级或成行业常态。唯有那些将合规成本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参与者,才能在这场效率革命中赢得先机。